关于各民族春节风俗, 春节的传统名称是新年、元旦、大年初一,但口头上也叫元旦、大年初一、大年初二。在古代,春节在节气中是指春天的开始,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。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。这里是边肖带来的各族春节习俗。我希望你会喜欢他们!
各民族春节风俗详情
汉族;大年初一,人们不扫地,不泼水,不走后门,不打骂孩子,互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。
满语;春节临近,家家户户都用贴花纸、对联、福字来打扫庭院。腊月三十,家家户户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。从农历正月初一到十六,红灯天天高挂。三十岁的娇子,尽可能注意褶皱。当你煮饺子的时候,有些饺子上盖着铜钱,所以吃饺子的人会有好运。拜春节两次,一次在三十周年的晚上,告别旧时代;年初再拜,迎接新年。春节前会有跳马、跳骆驼比赛。正月十五会有元宵节。
朝鲜族;家家贴春联,做各种丰盛的饭菜,吃“八宝饭”。除夕夜,全家人彻夜不眠,演奏gayageum,吹洞箫。天一亮,人们就穿上节日服装向长辈拜年。节日期间,男女老少纵情歌舞、压跳板、拔河。正月十五晚上,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。几位当选的老人登上木制的“观月架”,伴着长鼓、笛子、唢呐载歌载舞。
鄂伦春族;除夕夜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饭。品尝美食,喝美酒,吃年夜饭。年轻人向家人和至亲长辈敬礼,磕头,问候。午夜时分,人们拿着桦树皮盒子或铁盒围着马厩转几圈,祈求六畜兴旺。首先,穿着新衣服互相问候。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圈集体舞。有狩猎舞、“红果”舞、“黑熊搏斗”舞等。
赫哲族;除夕夜,大家都在忙着做年夜饭,剪窗花,贴灯笼。大年初一,姑娘、女人、孩子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衣,去亲戚朋友家拜年,用“鱼宴”招待客人。酸辣风味的生鱼,香脆的“炸鱼毛”,三文鱼子。民间诗人给人们献诗,讲故事。女人玩“瞎糊”“扔骨头”。青少年参加滑雪、滑冰、草地射击和标枪比赛。
蒙古族;就连吃饺子、放鞭炮都和汉族一样。此外,除夕要吃“手抓肉”,以示家人团聚。清晨,晚辈向长辈敬献“送别酒”。然后,青年男女踩着穿梭马,骑着一串蒙古包,先给长辈磕头,然后喝酒跳舞。然后,那串男女也趁着这个机会举行赛马。
纳西族;在春节的第一个月,人们走亲访友,轮流做客。青壮年男子组织灯会,与其他村竞争。城市和乡村都有灯会,灯展展示《阿纽梅说笑》,《老寿星放鹿》,《社戏夜明珠》,《狮子滚绣球》,《凰舞》,《开春歌》等民族故事。
藏族人;除夕夜,会举行盛大的“舞会”。人们戴上面具,载歌载舞,以示辞旧迎新,驱除邪灵,带来祝福。
彝族;春节期间,人们聚在一起跳“Xi跳月亮”。在一些村庄,男子在农历大年初一取水做饭,让妇女休息,以表达对她们一年辛劳的哀悼。
苗族;春节被称为“客家年”。家家杀猪宰羊,烤酒庆祝丰收。我希望明年会是一个好年景,丰收。也唱《开坛词》。歌词ar
京族;第一天拿着香烛在井边烧,叫“买新水”。在第一个月的第一天,藏族妇女必须在黎明前从河里搬运“吉祥水”。我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好消息和好运气,可以保证一年的好运。
东乡族;我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地球战,以表达我对我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。
羌族;家家户户都要做各种油炸面,比如小牛、羊羔、鸡,祭祀祖先和神灵。过年的时候大家围坐在祭坛上,年纪最大的人唱0755-79000,然后拿着一根两尺左右长的吸管从左往右喝。
鄂温克族;正月初一,我们互相拜年,尤其是给长辈亲戚拜年,正月初一要磕头。新年的第一天晚上,男女老少聚集在一个大房子里尽情欢乐。一般老年人把这叫做娱乐聚会,女人开始跳舞或者唱歌,然后大家不分男女都跳舞。
达斡尔族;正月初一,天亮了,女人们准备早饭,男人们烧香拜神。他们向神灵祈求一个和平繁荣的一年,崇拜神灵,向长辈敬酒磕头,接受他们的问候。吃完饺子,穿上新衣服后,男女近亲聚在一起,在长辈的带领下,按辈分进行各种娱乐活动。
布依族;除夕夜,全家人围坐在火塘边,彻夜未眠。元旦一亮,姑娘们就跑到河边去打水。谁第一个打水,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人,这也预示着丰收。农历月末,家家户户熏肉,灌香肠,烤酒,做糯米,米花,缝新衣,做手帕。腊月二十三送麦芽糖等水果给灶神。请写对联,贴门神,贴年画。年三十晚上,全家老少围坐在火堆旁,先祭祖天地,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,吃团圆饭。大年初一,家里扎灯笼,晚上一起点,挂在大门口。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过后,人们开始互相拜访。青年男女见面“露脸”,用歌声表达爱意;或聚在一起,在唢呐、箫、铜鼓等乐器的伴奏下,跳起“花团锦簇”的舞蹈。在一些地区,正月十五是一年的结束,正月三十是一年的结束。
瑶族;节日期间,人们聚在一起,观看有趣而独特的“农戏”。一个扮成牛,一个扮成耕农,一个扮成扩锄农,三人载歌载舞庆祝农业丰收;年轻的男女聚集在村庄周围的草坪上,演奏芦笙、秦越和民歌,寻找合适的人。农历七月的半月节是瑶族最隆重的节日。春节和半月节前夕,家家户户都很忙,村里村外到处都是喇叭声和笑声。
景颇族;春节期间会举行“打靶”比赛。第一天早上,人们聚集在田野上,女孩们把她们的绣花钱包挂在竹竿顶上。弓箭手射中挂荷包的细线算神枪手,姑娘们赏神枪手一碗甜米酒。
拉祜族;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,是云南拉祜族的“扩塔”节(拉祜族语为春节)。除夕夜,家家户户都会做象征日月星辰的糯米糕,祭祀日月星辰,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从初一到初四,青年男女奔向泉水,迎接象征纯洁和幸福的新水,以便先得到它。同时带礼物走亲访友。
柯尔克孜族;当它出现在每年的正月时,柯尔克孜族庆祝“诺罗孜”节,这与汉族的春节非常相似。在节日期间,每个家庭都做一笔款子
土家族;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,初一叫过年,初二叫过年。除夕夜,家家点一根柴,大家围坐在一起听老人讲故事,熬到天亮。节日里吃“红曲鱼”象征富贵,也吃大锅菜,叫组合菜。第三天举行“摇摆舞”,参加人数多达万人。此外,还有龙灯、舞狮、灯会、戏剧、武术等活动。
壮族;从每年的30号到正月初二持续三天。每个在外工作的人必须在三十前回家。除夕夜,家家杀鸡鸭,蒸猪肉,肉粉,叉烧。晚餐有八道菜,包括“水煮鸡”和炖全鸡。家家都要熬到半夜,睡前放鞭炮。在正月初一和初二,所有的游客都必须吃粽子,粽子是用去皮的绿豆和半肥不瘦的肉拌酱做成的。比这个时候更多的男男女女唱歌,或者打陀螺,跳舞,打球,演戏。
独龙;生活在云南怒江公山县的独龙族,会在每年的11月12日之间做第一场大雪封地,作为一年的开始。因为没有固定的时间,族长会择日,一般是3到5天。在节日期间,家人互相邀请,友好交往,同时举行娱乐活动。
哈尼族;每年需要两年时间。一是十月节,二是六月节。哈尼日历始于十月,即“新年”。过年的时候,人们走亲访友,求亲订婚。“六月节”期间,开展了祭祀祖先、荡秋千、摔跤、唱山歌等文体活动。除夕夜,女人们忙着做巴赞,小伙子们上山砍竹子,搭秋千架。春节期间,男女老少都喜欢荡秋千。
卡多(哈尼族支系);云南省新平县的卡多人在农历正月初六庆祝新年。传说在古代,勇敢的卡多青年外出抗击外敌侵略,临走时留下消息,回国的那一天,他们的新生活开始了。战后,因为路途遥远,他们直到大年初六才回家。我家乡的人们把这一天定为新的一年的开始。在中国新年期间,他们杀猪宰羊,并做一个大的鼓舞士气的讲话来庆祝。
普米族;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大多以腊月初六为一年的开始。除夕夜,每个村子都会放三枪,吹海螺。然后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糯米饭。
乐摩人(白族的称谓);他们主要生活在云南省碧江县,他们有自己的节日季节计算方法,春节的日期也不同。比如桃花叫三月,漆树叶子长到五寸就叫五月。这样计算的结果是,一年是十三个月,三月叫三月节,相当于汉族的春节。
基诺族;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人把阳历的六月称为农历新年。歌手们轮流给彼此唱歌。输了就留下一块包头布,第二年再去合适的地方。在中国新年期间的每个晚上,老年人和妇女在品尝葡萄酒和食物的同时受到鼓励。青年男女借此机会谈恋爱,寻找自己的恋人。
仡佬族;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仡佬族的春节。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温度较低的地方,所以直到三月,植被才开始发芽,春天开始了。在春耕繁忙之际,大家会聚在一起过年,祈求祖先和山神保佑,万事如意,丰收。又因为清明节往往在三月初左右,所以两个节日一起庆祝,这一天就定为仡佬族年,也就是春节。
关于各民族春节风俗,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关于各民族春节风俗最新内容,希望能帮到您!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