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州城市论坛 百科 2019国考报考-哪些专业最好考公务员(2019国考报考-哪些专业最好考公务员)

2019国考报考-哪些专业最好考公务员(2019国考报考-哪些专业最好考公务员)

2019国考报考-哪些专业最好考公务员, 众所周知,公务员考试对专业要求较高,99%以上的职位都有专业要求。但是,在这几年国家公务员公布的岗位中,我们惊讶地发现,有些专业被录取的概率非常高,这也为以后的公务员招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。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专业。

这五个专业最好考公务员。

财经

专业:会计、经济、金融、税务、统计、审计、金融、保险、投资、国际贸易、货币银行、市场营销等。

政府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引导者,不仅有责任管好全国人民的钱袋子,而且有责任随时制定经济政策,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。因此,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保证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。但作为最不可或缺的金融专业,竞争压力也不小,每年面试的分数都和招聘人数一样高。所以小伙伴在把握专业优势的同时也不要懈怠。

会计专业的学生最有可能从事财务和审计工作,如税收征管、财务管理等。而招录部门往往是直接管人钱袋子的实权部门,如国税局、地税局、财政局、社保基金管理中心、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等。

经济学专业的学生,更多的是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和人力资源分析,进入人才就业中心、外经贸局等部门。

法律类

专业:法学、法学、法学理论、宪法学与行政法、刑法、诉讼法、经济法、国际法、民商法、诉讼法、环境资源保护法等。

社会再怎么发展,也永远脱离不了法律体系,所以法律职业不仅是最古老的,也是最抗衰老的职业。尤其是在国家努力建设法治社会的关键时期,更需要一批知法守法的有为青年,为政府部门供应新鲜血液。因此,在每年的公务员招考中,各地总是对法学专业的学生“情有独钟”。

法学专业的学生进入政府部门,岗位主要负责法律相关、法律法规、行政诉讼等相关工作,如劳动监察、医学检验、劳动仲裁、交通领域执法等。相关单位也是法院、检察院、公安局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、公共交通指挥调度中心、城管执法局等重要部门。

电脑课

专业: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计算机应用、计算机软件、计算机网络工程与管理、计算机系统架构、自动化、软件工程、通信工程、网络工程、信息工程等。

作为IT领域的主力军,计算机专业是如何成为公考热点的?答案很简单。现在是信息时代,行政机关采用数字化办公是必然趋势。主要从事计算机管理、网络系统建设与维护、信息网络管理等工作。

作为行政办公自动化的特殊人才,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公务员招考中也很吃香。与企业中的“程”相比,政府部门的相关岗位要轻松得多。

管理类

专业:工商管理、财务管理、公共事业管理、企业管理、人力资源管理、行政管理、管理科学与工程、工业经济管理、图书馆、信息与档案管理、物流管理等。

如今,人们越来越认识到,高质量的公共生活是高质量人类生活的重要基础,高质量的社会管理是高质量公共生活的重要保障。

随着社会流通成本的上升,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。为了有效控制整个商品供应链,政府每年都会招聘一些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,尤其是物流类专业的毕业生。th的这部分

语文课

专业:汉语言、汉语言文学、汉语言文学、中国语言文学、中国现当代文学、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、汉语国际教育、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、文秘、秘书等。

哪里都需要有好笔杆的人。想想吧。政府里每天都是山山水水,没有几秒钟几千字的状态,你根本跟不上开会的速度。有领导的地方,就要有文字秘书。很难想到这么大的需求。

中文专业进入政府部门,往往从事文件处理、文件起草、办公室事务、行政事务、新闻宣传等岗位。这种定位在政府和民众之间起到了搭建“桥梁”和“纽带”的作用。对于一个中文专业的研究生来说,申请这些职位会有很大的优势。

在这个新媒体爆炸式发展的时代,政府越来越需要学会与媒体打交道,尤其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,这些都需要有很高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,所以在汉语水平方面对公务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

看了这五个热门专业,我想朋友们已经心中有数了。如果你的专业恰好属于以上热门专业,那么恭喜你,你将有更多的公务员职位可以选择;如果你的专业和公务员招考的热门专业差距较大,也不要太沮丧。仔细权衡理想与现实,理性选择。但是,无论你的申请条件如何,想要成功“上岸”,离不开你的不懈努力。

2019国考报考-哪些专业最好考公务员,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2019国考报考-哪些专业最好考公务员最新内容,希望能帮到您!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baike.yzcslt.com/n/a6018.html

2019国考报考-哪些专业最好考公务员

扬州城市论坛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、全面的关于2019国考报考-哪些专业最好考公务员内容,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2019国考报考-哪些专业最好考公务员的热门信息。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、搜狗百科、微博热搜、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