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海有什么特色饮食, 青海的特色饮食是什么?
青海形成的饮食文化有哪些?青海的饮食文化有什么特点?让我们和边肖一起来看看吧!
青海省的饮食习惯
青海是中国西部省份,因青海湖而得名。新疆南与新疆接壤,东南与四川接壤,东北与甘肃接壤。幅员辽阔,居住着汉族、藏族、回族、撒拉族、土族、蒙古族、哈萨克族等民族。
青海古为西戎之地,汉初为羌地,一部分属金城郡管辖。王莽主西海郡时,曾主侯亮乐都郡,隋朝主西海郡、河源郡。唐朝吐蕃兴起,南部和西部属于吐蕃,东部仍由中央统治。宋代设西宁府,元代青海设宣传慰安所,明代设西宁卫、马尔扎慰安所,清代设西宁府、西宁办事处。几千年来,中国各民族和睦相处,友好交往,通婚,共同发展。各族人民共同开发了祖国这块宝贵的土地,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灿烂文化。
青海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,海拔3000 ~ 5000米。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海拔也在2600米以上。青海高原和盆地草原辽阔,牧草丰富,是优良的高原牧场。东部青海湖周围和黄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区,主要生产春小麦、青稞、蚕豆、小麦种植、马铃薯、油菜等。蔬菜种类不多,主要是萝卜、白菜、辣椒等。
藏族、蒙古族、哈萨克族多从事畜牧业,汉族、回族、撒拉族、土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。牧区以吃牦牛肉、羊肉为主,乳制品以牦牛奶为主,还有青稞(多制成巴赞)、大米、面粉。
青海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。
青海省的风味小吃
酸奶
酸奶是草原上特有的牛奶冷饮。酸奶是用煮好的牛奶放在小碗里做成的,碗口特意滴几滴植物油。表面奶皮金黄,油渍少,白如脂,清香鲜嫩,质地细腻,清凉微酸,一勺白糖,酸中带甜,清凉可口。在疲惫的旅途中吃一碗酸奶,可以解渴消暑,刺激食欲,疲劳也会随之消失。酸奶是一种营养比牛奶更好的理想健康饮品。可帮助消化、增进食欲、抑菌、收敛、镇静、催眠,用于治疗慢性轻度腹泻患者。医学家还发现,它可以降低胆固醇浓度,预防动脉硬化和肿瘤,避免过早衰老。因此,酸奶是一种兼具食疗和保健作用的风味食品。
烤羊肉
烤羊肉是用新鲜羊肉,切成拇指大小的薄片,串在铁串上,蘸上酱料、精盐、姜粉、辣椒粉、花椒粉、八角粉等。并在特制的长方形烤箱中用火烘烤,不断翻动。随时刷调味液,烤至表面酥黄,肉质熟透,香味浓郁,即可食用。烤羊肉,趁热嚼,嫩香,让人过目不忘。烤羊肉不仅味道鲜美爽口,营养丰富,而且开胃易消化。在西宁的大街上,尤其是黄昏时分,万家灯火的时候,随处可见烤羊肉的个体商贩。近年来,各省市的各大酒店、餐厅都将羊肉串作为当地风味菜肴,供客人在餐桌上品尝。
牛奶皮
奶皮,也叫干奶酪,类似于西餐中的“基斯”。是青海农牧区农民用牛奶制作的著名奶酪制品之一,是奶制品中最美味的营养食品。其生产历史已近百年。奶皮的制作方法是将鲜牛奶放入锅中煮沸,控制火候,用微火烘烤,不断搅拌,使水分慢慢蒸发,牛奶浓缩,凝结成圆形的黄色奶饼,放在阴凉处阴干。奶油呈纯黄白色,油渍少,蜂窝状砂眼,色泽清新迷人,入口奶香,酥脆绵软可口,不油不腻,营养丰富。不仅是日常食用,也是节假日招待女性的上品,还是走亲访友、慰问老年患者的礼品。老人喜欢把奶皮切成小块,泡在奶茶里。如果切成盘子,作为干果软糖,这是一个很好的奶油点心。
酿皮
酿皮是青海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传统小吃。做皮就是将一定量的姜黄灰和调料混合成小麦粉,用温水拌成硬面团,揉几下,等面团细腻光滑后,再放入冷水中不断揉搓,洗出淀粉。当面团变成蜂窝状后,放入蒸笼中蒸,称为“面筋”,再将沉淀的淀粉糊舀入蒸笼中蒸,称为“蒸制皮”。蒸熟的酿皮,从盘中剥出,切成条状,配以面筋,淋上醋、辣油、芥末、韭菜、蒜泥等佐料。吃起来麻辣爽口,柔韧细腻,回味悠长。除了“蒸酿皮”,酿皮还有“蒸馏酿皮”。蒸馏过的酿皮,金黄有光泽,薄而软脆;而蒸出来的馅儿皮,却是棕而平和,厚而肥,颜色不同,味道基本一致。虽然夹馅皮是一种小吃,但它可以作为主食充饥,也可以作为菜肴作为酒的凉菜。冷热皆宜,四季皆可食用。
甜醅
甜醅是以青藏高原耐寒早熟粮食之一的青稞为原料制成的风味小吃。人群中流传着一句话:“甜是甜,老人娃娃咽,一碗两碗能刺激食欲,三碗四碗能做成一顿饭”。它醇香、清凉、甘甜。吃的时候散发出阵阵酒香。夏天吃它可以提神醒脑,消除疲劳;冬天吃可以强身健体,暖胃开胃。甜醅选料精细,青稞颗粒饱满,去皮干净,蒸煮适中,酒曲配料适中,温度准确,颗粒白嫩,吃起来像肉。一端是菜香,入口酒醅浓厚,绵软可口,吃后满嘴清香。甜醅就地取材,制作简单,营养丰富,开胃。西宁人不仅沉迷其中,还可以作为走亲访友的礼品。确实是青海高原风味独特的小吃。
牛杂汤
杂汤是西宁及青海东部农区群众熟知的冬季早餐。“杂碎”是熟牛羊的头、心、肺、肠、胃、蹄等部位。深秋初冬,牛羊宰杀储存过冬,杂碎上市。西宁杂碎汤店多在冬季早晨营业,黎明左右挂红纸灯笼招揽生意。吃杂碎最重要的是早起,因为早起有三个好处:“杂碎品种全、汤清、耐寒、保暖、长寿”。品种齐全,牛羊内脏蹄子全,筋软口嫩,头烂,胃脆肠嫩。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任何喜欢的部分。清汤是原汤,水很少;早期运动,加上杂烩汤的滋补作用,确实可以延年益寿。早上吃一碗杂碎汤,心里暖暖的,肚子也饱饱的,还能御寒。久吃不厌,老少皆宜。
: 010
拉条,又称“拉面”或“乐条”,是青海人民传统的地方风味食品。它和餐馆里卖的拉面在加工和配料上都不一样,汤料的调配也有自己的特点。拉面的总和和单面的面条大致相同。不过拉条的面团要多揉揉,稍微软一点。面团醒了才能拉。在当地的民间说法中,背带一般有两种称呼:扁形的“皮扎”和“马腹带”;圆的叫“圆杆”。
窄工作面
肠面羊肉肠面是西宁地区常见的风味小吃。以羊肠为主,配以热汤面。做法是将羊的肠子洗净,不剥肠壁上的油,放上糊豆粉,加葱、姜、胡椒、精盐等。作为调味品,扎口煮熟,将煮好的萝卜丁和葱花蒜放入煮好的香肠汤里。吃的时候先喝一口热腾腾的羊肠汤,然后把豆面香肠切成小碗,再吃一碗浇了尖汤的面。羊肉汤面色泽淡黄,肠子干净,肥美的肠粉雪白,面条金黄葱花飘,萝卜丁沉在碗里,肠子脆嫩馅软,面条绵长爽口。夏天吃凉,冬天吃热,是一种实惠的小吃。
油炸麻花
砂砾是一种油炸面食。在青海,汉族人在腊月末做,过年招待客人,饭前吃。回族,撒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,他们庆祝传统的宰牲节,宰牲节,圣日,以及婚礼和葬礼,总是把痱子作为他们客人的主要面食。糍粑是用白面粉,略加盐和调料,擀成细条(工艺越细,工艺越好),用油炸成圈。又脆又好吃。
狗尿
狗水也叫狗水蛋糕。一种当地流行的面食。绿油煎薄煎饼。把小麦粉揉好,香港开,撒上香豆粉,淋上少许青油,抹好,卷成长卷。然后沿面卷方向探查成螺旋状,切成小块,一片一片压平。将半两左右的绿油倒入烧热的煎饼锅中,将饼放入,沿锅边倒一圈绿油,不断旋转煎饼,使其上色均匀。饼热了,马上翻面,然后沿着锅边倒一圈绿油油,不停的翻饼,一直煎到熟。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,当地居民的厨房灶台上经常使用陶器制成的小油壶来盛放绿色的油。烤糕点时,用小油锅沿锅边浇油的动作,就像狗在墙根上撒尿,所以叫“狗浇尿”。
坤国馍馍
烤馒头,用金属的烤锅模具烤,群众俗称“烤锅”。在炒锅里,植物油被卷成普通面团,民间食用色素如红曲米、姜黄、甜豆粉被抹在上面。然后将一层层的面团擀成红色、黄色、绿色(藏族和回族在和面时,有时会混入鸡蛋和牛奶),擀成与铁锅形状大小相同的圆柱体,放入铁锅,用麦秸作为燃料掩埋。炒锅壁厚,传热慢,麦秸燃料火力均匀,火候适中,半小时即可出锅。烤出来的铁锅馍馍外酥里嫩,像花一样绽放,色泽鲜艳,香气扑鼻。其特点是省时、省事、制作简单、香脆可口、携带方便、耐储存。
张芳餐饮
奶茶
奶茶在畜牧区,奶茶是牧民的日常饮品,一年四季从不间断。他们用铜锅和壶来煮茯茶。当茶叶在锅里煮沸翻滚,茶叶变成深红色时,他们用特制的漏勺将茶粉捞出,加入盐和牛奶,再煮沸制成奶茶。喝奶茶可以提神醒脑,解困解渴。在原本寒冷干燥的环境中,有润喉、助消化、解烦的功效。吃完糍粑或者抓羊肉,再喝几碗奶茶,一天都很难有饥饿感。肉类引起的维生素C缺乏也可以通过
黄油耙“巴巴”是藏语“炒面”的音译。是藏族人民每天必吃的主食。你在藏族同胞家里做客,主人一定会给你端来香香的奶茶和大麦炒面,金黄色的酥油,奶黄色的“曲拉”(干酪素),还有食物,堆在桌子上。先倒半碗奶茶,再加入酥油、炒面、曲和糖,在碗中用手指搅拌均匀,然后揉成油面长球。这就是独特的“酥油坏耙”,简称“坏耙”。它具有加工简单、携带方便、储存时间长、不易结露等优点,非常适合畜牧地区的放牧生活。
巴赞吃起来又嫩又香,有奶油的香,曲拉的酸,糖的甜。非常好吃。因为是高脂肪、高蛋白、高糖分的混合食品,营养丰富,热量高,既能充饥又能御寒。
猜猜你有兴趣:
1.西宁有哪些好吃的?
2.浅谈青海民俗文化与社会发展论文
3.古代汉族饮食习俗文化。
4.高山族饮食文化介绍
5.浅谈饮食文化的特色旅游
6.羌族饮食文化介绍
7.介绍食的饮食文化
青海有什么特色饮食,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青海有什么特色饮食最新内容,希望能帮到您!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