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二里头最早“紫禁城”发现“最早的中国”, 二里头遗址丰富的内涵继续让世界惊叹。“十三五”期间国家重大文化工程;随着二里头遗址博物馆的建设,中国乃至东亚的许多“之最”在这里浮出水面。
从最早的“紫禁城”里发现“最早的中国”
洛河南岸的一个普通村落,看起来和中原的千万个村落一样平淡无奇,却隐藏着中华民族的巨大秘密:公元前1800年至前1500年,这里有中国最早的紫禁城,这里上演着繁华的盛夏和夏商之变的壮阔历史剧。
还拥有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、最早的青铜礼器、最早的铸铜作坊、最早的制作绿松石的作坊、最早的两轮车车辙。
二里头遗址丰富的内涵继续让世界惊叹。“十三五”期间国家重大文化工程;随着二里头遗址博物馆的建设,中国乃至东亚的许多“之最”在这里浮出水面。
王聪淼在洛阳偃师二里头考古队展示一件修复后的文物(8月2日摄)。在仔细研究了一个3000多年前的陶罐后,54岁的王从淼在罐壁上夹了一个卡尺,仔细测量了它的厚度。随着铅笔、三角尺和刻度尺在她手中来回变换,一个带有花边口边的小圆肚罐的四分之一轮廓慢慢出现在纸上。“不能有一毫米的误差。如果错了,那就不是易拉罐的真面目了。”好的考古图纸“见图如见物”,但允许有细微的误差。与同龄人相比,这位女考古学家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,因为她要记录和展示的是“最早的中国”。王聪淼所在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中国最早的王朝,经考古和历史文献学考证。距今3000多年的夏中晚期都城遗址,是探索中国早期国家起源和发展的关键遗址,被誉为“最早的中国”。自1959年发现以来,二里头遗址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。今年6月,十三五国家重大文化工程;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开馆,让它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。
中国发端于何时?最早的中国究竟在哪里?
1959年,著名古代史家许以71岁高龄率队赴河南调查“夏市”。他正是带着这些问题出发的。此后,在二里头遗址发掘的第一把铁锹被挖出。
二里头村位于河南省偃师市以南,洛河沿岸向西不远。南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的驻地,是一座有些古老的建筑。从院子的屋顶向四周望去,二里头、圪垱头、四角楼三个自然村形成一个三角形,周围是一片高地。这里是二里头遗址。
时值盛夏,二里头遗址发掘现场临时回填,地上的玉米已经开始拔节,长到一人多高。谁也不曾想到,这本3500多年前留下的不成文的书,竟被三代古人探索破译了58年。
“大多数考古发现都是偶然的,比如秦始皇陵、郑州商城,但偃师二里头是个例外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、二里头工作队队长徐宏说。1959年,许在豫西调查“夏市”时,看到偃师二里头村的麦田里到处都是陶片,遗址相当广阔。他推测这里可能有一个古代都城的遗址。
那年秋天,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(当时隶属于中国科学院)的一支队伍驻扎在二里头。
58年来,我国三代考古学家对二里头遗址进行了持续的考古发掘。二里头遗址就像一个巨大的深不可测的宝库。经过几十次发掘,有了许多重要发现。
“二里头是一个不断改写中国最好的地方!”徐红津津乐道于一个又一个感人的发现。
二里头宫区往东的路,上世纪70年代钻了100多米,因为麦田浇水中断,持续了几十年。1999年,徐洪扛起二里头考古队和皮克的大旗
听到一个老乡抱怨他家的小麦长势一直不好,徐红很激动。“这大概是埋在地下的一个大地基的夯土渗水不畅造成的吧!”一钻进去,竟然发现了宫殿区北面的大道。
“中国最早的十字路口”已经被发现了!后来考古队追出了“井”字形道路,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。道路最宽处差不多有20米,相当于现代道路的四车道。
就这样像一串冰糖葫芦一样有了一系列新发现。在原本散落的遗迹分布图上,这个3500多年前的大都市的布局,在画出曲折的大道和宫城城市圈后变得清晰起来。
这是一个成熟、复杂、繁荣的大都市;中心区位于古伊洛河北岸的高地,是一座南北向、具有对称轴的宫殿建筑群。它被宫城的城墙包围着。虽然面积只有明清故宫的七分之一,却是中国三千多年古宫城的鼻祖。
在一条曲折的道路环绕下,宫殿庭院里有一段段埋在地下的陶瓷水管连接的下水道系统,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“海绵城市”。
北面是祭祀区,南面有城墙环绕、重兵把守的关营手工业作坊区。这里是王国的“高科技工业基地”,有中国最早的铸造青铜礼器和生产绿松石制品的作坊。
“二里头遗址是一座规划完善、规模宏大、秩序井然、布局合理的大都市。许多制度成果是前所未有的,形成了代表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达程度的宫廷礼仪制度,对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重大的尺度意义。”徐洪说,“这是‘最早的中国’。”
走进二里头最早“紫禁城”发现“最早的中国”,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走进二里头最早“紫禁城”发现“最早的中国”最新内容,希望能帮到您!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。